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朱丽,刘丽杭,彭子璇.健康老龄化视域下医养结合的认知、探索与融合路径[J].人口与社会,2019(4):28-42.
[2] 胡雯.健康中国背景下机构改革助力医养结合发展的方案构想[J].行政管理改革,2019(2):48-56.
[3] 迈克尔·博兰尼 .自由的逻辑[M].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2.
[4] 迈克尔·麦金尼斯[著]. 王文章,等[译].多中心治道与发展[M].上海:三联书店,2000.
[5] 尚海涛,任宗哲.公共性和效率性观点下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多元化及其潜在问题[J].青海社会科学,2010(5):31-36.
[6] 刘红,张洪雨,王娟.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[J].理论与改革,2018(5):153-162.
[7] 王志刚.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、发展与演变[J].东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(s2):35-37.
[8] 刘峰,孔新峰.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——埃莉诺·奥斯特罗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学思考[J].行政管理改革,2010(1):68-72.
[9] 田燕钰,包学熊.“互联网+”时代居家养老服务供给:从技术嵌入到协作生产——基于对W市“云家庭服务中心”的考察[J].社会保障研究,2017(2):38-46.
[10] McGinnis,M.D.,Ostrom,E.Reflections on Vincent Ostrom,2012,public administration,and polycentricity,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,75.1: 15 -25.
[11] 王丛虎,王晓鹏.“社会综合治理”: 中国治理的话语体系与经验理论——兼与“多中心治理”理论比较[J].南京社会科学,2018(6):60-66.
[12] 王思斌.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[J].社会科学战线,2011(2):206-222.
[13] 张录法.多中心治理的利益逻辑——以药品医保支付价改革为例[J].国行政管理,2019(6):123-129.
[14] 杨团.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[J].中国社会科学,2016(11):87-110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张健龙.社会化养老与医养结合发展的思考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3):33.
[2]徐怀伏,张玉婷.城镇老人入住民营医院设立的医养结合机构意愿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4):51.
[3]赵大仁,张瑞华,何思长,等.医养结合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9):44.
[4]郝晓宁,薄 涛,塔 娜,等.我国医养结合的展望和思考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11):3.
[5]孙继艳,郝晓宁,薄 涛,等.我国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建议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11):13.
[6]窦全勇.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2):63.
[7]彭 荣.基于MAS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系统模型构建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3):50.
[8]唐 敏,吴海波.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5):22.
[9]肖云芳,何 宇,杨小丽.医养结合发展热潮的冷思考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8):22.
[10]彭子璇,刘丽杭.基于ILO筹资模型的湖南省“医养结合”筹资水平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10):1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