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王超群.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起源的反思[J].社会保障研究,2012(01):30-34.
[2] 顾雪非,陈华阳.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[J].中国医疗险,2022(09):33-37.
[3] 徐广路,沈惠璋.基本医疗保险对基本医疗服务满意度及社会冲突感的影响[J].保险研究,2015(02):117-127.
[4] 胡宏伟.科学确定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对象范围,提升保障精准度[J].中国医疗保险,2021(11):45-46.
[5] 张小娟.我国医疗救助兜底保障问题的实证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22,39(04):1-6.
[6] 祝建华.智慧救助的要素驱动、运行逻辑与实践进路[J].社会保障评论,2022,6(02):105-121.
[7] 胡宏伟,王红波.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路径探讨[J].中国医疗保险,2022(08):5-9.
[8] 李青青,彭守一.重特大疾病支付要创新[N].中国银行保险报,2021-12-02(005).
[9] 张蕊,廖占力.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制度的挑战与对策[J].中国医疗保险,2022(08):35-38.
[10] 童禧辰,张璐莹.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[J].中国卫生事业管理,2022,39(12):903-905,945.
[11] 李涛,朱贺文,张一童.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筹资均等化效应研究[J].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),2023,37(04):86-101.
[12] 陈仰东.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分清功能、有机衔接、一体经办[J].中国医疗保险,2019(07):21-22.
[13] Rothwell R, Zegveld W.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[M].New Yord:logman Group Limited,1985.
[14] 翟燕霞,石培华.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健康旅游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[J].生态经济,2021,37(07):124-131.
[15] 谭清立.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研究[J].湖南社会科学,2023,35(01):77-83.
[16] 谭清立,梁诗渝.基于政策工具的短缺药供应保障机制的推进与优化研究[J].中国卫生政策研究,2021,14(12)26-33.
[17]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[EB/OL].(2021-11-19).http://www.gov.cn/zhengce/content/2021-11/19/content_5651446.htm.
[18] 胡宏伟,王红波.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我国医保体系托底保障功能评估与改进[J].中州学刊,2022(02):70-79.
[19] 冯鹏程.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借鉴[J].中国医疗保险,2015(09):65-68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王 翔.取消“两定”审批对医保管理的影响及对策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3):56.
[2]赵 云,王政乂.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的主要模式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5):22.
[3]于保荣.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新政的探讨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07):43.
[4]姜海珊.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状况的比较分析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6,(12):29.
[5]杨金侠,冀路肖.某省三种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调查与思考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2):39.
[6]胡善联.论美国特朗普新医改计划的前景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3):3.
[7]马 雷,柳俊杰,李 军,等.天津市恶性肿瘤医保患者自付状况分析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4):50.
[8]袁红梅,何克春,袁维福,等.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现状及对策研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4):53.
[9]李芳凡,杨超柏.试论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合并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5):50.
[10]郑先平,傅强辉,刘 雅.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医疗保险异地结算路径优化[J].卫生经济研究,2017,(05):63.